春季是建設項目辦理開復工審批最忙碌的時間,但在渾南會客廳建設審批服務區,看起來卻不像往年那樣忙碌。
會客廳受理人員解釋說: “往年這個時候,來現場辦理開復工審批的人非常多,但今年不同了,企業只需通過網絡平臺報件就可以完成審批”。
不用排隊報批、不需來回奔波,企業方便了,政府部門增添了很多工作。渾南會客廳負責人表示:我們在實施全流程網辦的基礎上,針對開復工建設項目的實際情況,開展主動上門審批、一對一專業培訓、全程幫代辦服務,變過去的 “企業跑”為現在的“政府跑”,為建設項目早日開工復工做好準備工作。
今年,沈陽高新區將牢固樹立 “招商為要、項目為王、落地為大”的工作理念,不斷放大自創區平臺優勢,持續做好產業招商、協議洽談、項目建設前中后三個關鍵環節,將高新區建設成為沈陽市科技創新的策源地、新舊動能轉換的發動機、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示范區,為推動全市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。
截至目前,沈陽高新區已完成億元以上簽約項目62個、落地項目35個,一季度,具備開復工條件項目已達到194個,市考核指標有望提前完成,項目建設工作實現高水準起步。
聚焦產業 突出重點
沈陽高新區今年將重點突出產業鏈招商,圍繞工業機器人、IC裝備、民用航空、工業互聯網 (產業互聯網)、先進材料、新能源汽車整車及零部件、智能醫療、生物醫藥、眼健康、電子商務等10條產業鏈,深入挖掘產業鏈配套需求及補鏈強鏈延鏈建鏈項目資源,年內將洽談儲備100個補鏈強鏈延鏈建鏈項目。
圍繞數字經濟招商,加大云計算、大數據、互聯網、科技金融等企業和創新型科技平臺、科研院所類項目引進力度。積極搭建信息共享和技術轉化應用平臺,推動技術創新與傳統產業相結合,助力產業轉型升級。重點推進渾南科技城建設,全年至少引進創新平臺、科學院所類項目10個。
圍繞新經濟形態招商,對創新型經濟、服務型經濟、開放型經濟、流量型經濟和總部經濟樞紐經濟進行深入研究,重點研究人才、平臺、通道建設、頭部企業等資源需求,著力引進孵化平臺和總部類項目,為新經濟形態發展打牢基礎。
圍繞提升城市品質招商,按照中央公園、新南站 “一橫一縱”規劃布局,積極策劃一批公務服務、學校醫院、文化體育、旅游休閑等商業及生活配套項目,進一步完善區域功能配套。圍繞重大平臺招商,充分發揮自貿區、自創區、高新區的疊加品牌優勢和 “一區十二園”的產業平臺優勢,把園區規劃建設好、包裝推介好,實現企業集中布局、產業集聚發展、資源集中利用、功能集成構建,叫響產業園區品牌。做好重大項目的洽談和儲備,著眼產業鏈頭部企業做好項目儲備,為產業鏈做大做強奠定基礎。面向高端、頂端先進制造業企業制定招商計劃,擴大產業鏈龍頭企業規模。集中各種優勢資源推動大項目落地。
強化聯動 掛圖作戰
目前,沈陽高新區一大批重點項目復工在即,而圍繞項目復工的一系列保障工作已悄然展開。
高新區緊抓問題導向、責任導向和時限導向,針對每個項目在協議、規劃、土地、征收、排遷和供地等環節存在的問題,實施全流程跟蹤調度,確保項目推動各環節工作不斷檔、責任不缺位,全力加速項目進程。
實施掛圖作戰,用好項目管家APP,在前期梳理出的項目開復工64個關鍵環節的基礎上,進一步理清各環節工作邏輯,全面推行容缺辦理和并聯審批。強化 “店小二”服務意識,落實招商項目 “首席服務官”制度,對重大招商項目建立 “一個項目、一個領導、一個專班、一套機制”的分包工作機制。實施項目建設預警機制,充分研判項目建設中存在的潛在問題,及時預警,提前解決,避免錯失問題解決窗口。
完善政策 優化服務
良好的營商環境,是吸引力,競爭力,更是創造力和驅動力。今年,沈陽高新區將充分釋放政策紅利,完善 《沈陽高新區產業促進20條》中的 “0235”政策,嚴格入孵審核、放寬政策兌現限制,促進科技型中小微企業加速集聚。研究制定 《新型產業研究院落地支持政策》《促進文化產業發展政策》 《細胞和精準治療產業扶持政策》等一系列工作細則 (政策措施),推動相關產業鏈項目加速集聚。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,推行 “一網通辦”和 “一網統管”平臺建設,采用 “信用+監管”承諾制,實行投資和貿易便利化。加強知識產權保護,促進技術、管理、人才、資本創新要素集聚。啟動金融創新工作,圍繞企業、產業鏈搭建金融保障鏈,圍繞創新鏈搭設金融服務鏈,建立企業白名單,構筑政府、銀行跟園區三方共建的金融創新體系。
在全市即將掀起項目建設熱潮之際,沈陽高新區已蓄足力勢、整裝待發,以嶄新的面貌和飽滿的熱情吹響了招商和項目工作 “集結號”,為 “十四五”開門紅保駕護航。(韓麗娜)
轉自:中國工業報
【版權及免責聲明】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,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“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”,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。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,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,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。版權事宜請聯系:010-65363056。
延伸閱讀